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围生期多种疾病因素导致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多发生于早产儿。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1.早产胃肠道功能不成熟,胃酸分泌少,胃肠道动力差,食物易滞留而发酵,消化酶活力低,消化道黏膜通透性高,消化吸收功能差,局部免疫反应低下,肠道内分泌型IgA水平低,有利于细菌在肠腔内过度繁殖及迁移。当喂养不当、感染或肠壁缺氧缺血时更易导致肠黏膜损伤。2.肠黏膜缺氧缺血缺氧缺血时机体重新分配全身血液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应,此时肠系膜血管收缩使肠道血流减少至正常的35%~50%,从而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缺血后再灌注可造成自由基大量产生,进一步损伤肠黏膜。、围生期窒息、严重呼吸暂停、严重心肺疾病、休克、交换输血、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母亲孕期滥用可卡因等都可能通过肠壁缺氧缺血导致肠黏膜损伤。3.感染及肠道菌群异常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为主,而早产儿或患病新生儿由于开奶延迟、长时间暴露于广谱抗生素等原因导致肠道内致病菌过度繁殖。此外,败血症、肠炎或其他严重感染时,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素可直接损伤肠黏膜,或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而引起肠黏膜损伤,而早产儿在炎症因子作用下更易产生炎症反应。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梭状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病*(如轮状病*)和真菌也可引起本病。4.肠道喂养约90%的NEC患儿都曾接受胃肠道喂养。摄入渗透压过高(>mOsm/L)的配方奶、奶量过多、奶量增加过快等都和NEC的发生有关。5.其他口服某些渗透压较高的药物,如维生素E、氨茶碱、吲哚美辛、布洛芬、苯巴比妥、造影剂等,与NEC的发生有关。有报道H2受体拮抗剂的应用以及浓缩红细胞的输注也可能会增加发生NEC的风险。很多家长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比较陌生,其实NEC在<36周的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克的宝宝)发生率还是有一些高的,约为5%-10%,而且此病病死率在20%-30%,后遗症发生率约为25%。所以家长还是需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baojingtiana.com/bbjtfz/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