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手绘
考研快题
考研理论
软装设计
建筑
园林
室内
工业
视觉传达
01
REGA学生公寓景观设计,比利时
▼项目总览▼河床区域景观鸟瞰
该项目选择用彻底改造来替代局部修复:“揭开”隐藏的水面,并营造一种围绕着水而展开的独特体验感。河床被顺着整个地势打开,两岸以石墙围护。在花园区域,码头的墙壁以折叠的方式舒展开。预制的混凝土板从岸边逐级向河中下降,颜色也由浅变深,从而铸就出可以供人们嬉戏的水上“梯田”。
▼预制的混凝土板从岸边逐级向河中下降,颜色也由浅变深
▼河床被顺着整个地势打开,两岸以石墙围护
▼铺路石提供了“穿过”河水的机会
▼跨河铺路石细部
一座有扶手的混凝土桥横跨沃特河,将骑自行车的人引向三个有顶棚的自行车停靠站,和散布在花园各处的草坪。
▼河流之上,一座有扶手的混凝土桥横跨沃特河
▼学生宿舍前有带顶棚的自行车停靠站
▼自行车停靠站经过水泥地与花园相连
▼学生们在河滨平台上放松交谈
▼学生们沿河而坐,享受阳光
▼演示平面图
▼演示图
▼剖面图
以上两个方案,设计师利用台阶解决高差,再利用台阶打造不同的空间属性来满足学生们多元化的社交以及学习需求。某校园竞赛设计师尝试在同学们可能久呆的地方重现自然环境。他说:在“环境友好”的空间中,一个人可以感受到天然材料的所有优点,会摆脱噪音的影响。
↑休息和隐私区
两边呈格子状分布的景观形成的多元的设计。在一个方形格子里,有的种植草坪,有的种植地被植物,有的种植一定高度的乔木,有的是纹理不一,有的颜色不同,有的是树池与坐凳结合的种植池,有的可以遮挡在树荫下,有的可以暴露在阳光里。
↑休闲区
↑隐私区
↑参观区
02
日本Tokoha大学
对于Tokoha大学园林绿化项目,STGK为主要地点规划了四个景观空间。为了连接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使用方式,设计师根据大学内的设施为每个空间设置了符合“育、食、动、知”四个主题的家具。面向教学楼的“育”广场设有绵长蜿蜒的长椅,可用于户外讲座。“育”广场↓食品大厅旁边的“食”广场是学生可以互相交谈的区域。“食”广场↓在学生们从食品大厅购买食物的同时,图书馆旁边的“知”广场设有单人座位,学生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或自己学习和思考。“知”广场↓“动”广场则靠近学校的主要运动场地和球场,以便它可以用于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动”广场↓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师旨在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生活,无论是与朋友闲聊,参加小组活动,还是参加讲座和研讨会。03
成都哈密尔顿麓湖学校
成长之意义,是从探索世界的美好开始的。成都哈密尔顿麓湖学校,是纬图与麓湖合作三年多以来第一个亮相的项目。整个设计过程,既期待又紧张。我们渴望设计让生命的成长获得一丝与众不同的体验,也因这里是孩子们人生里踏入的第一道校门,而小心翼翼。▲总平图哈密尔顿学校是成都市与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合作的国际教育项目,分为幼儿园与小学。景观与建筑设计秉持“空间即教育”的理念,通过空间上的纵横延伸,建筑与景观的完全融合,让学生在校的时间和空间共同构成一个“由内而外生长出来”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打造一处思想和学习上的无围墙境界。在自然与建筑一体的基底上,建立起学校与环境,自然,人的关联,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期间,不自觉去探索自然的乐趣,世界的美好,宇宙的奥秘。01.时间的表达时间沙漏
位于校园大门的装置作品,以时空为演绎概念。“水滴”化身为派生万物的奇异点,砵底抽象的表达了微观宇宙,中心螺旋向下的空间,用形式语言阐述万有引力的黑洞。时间的刻度穿梭于一个个空间循环之中。池底抽象指针构成的时钟准确显示着此刻的时间,不同的时刻形成不同的三角函数关系。钵底“黑洞”的意向提醒我们时间一点一滴消逝于“黑洞”,我们唯有珍惜当下。孩子在上学时,家长在等待时,或许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点关于时间的哲思。色彩迷宫
操场旁的看台正对升旗台,背后就是校外的人行道。设计从看台上升起一面墙体形成与校外空间的界限,墙体向上延伸成为一个弧形的顶棚。在这面弧形的墙体上嵌入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小圆窗,每当太阳升起时,彩色的光斑印在操场上,成为一片欢乐的色彩迷宫,形成一个奇幻的三维空间。随着太阳的高度、方位的变化,这片色彩迷宫在操场上挪移,并呈现出不同的阴影与形态。时间就这样被变化成可以看见的语言。于城市,我们希望这里是一个小型的街头艺术馆。人们在人行道上行走时,余光撒向下方彩色玻璃窗,听着操场上欢快地奔跑声,让获得了行走的趣味。于孩子,尽管还很年幼,但或许可以在光影的变化中懵懂地了解了时间的意义,发现世界的五彩斑斓。02.空间的链接活泼的空间链接
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分区之外,我们将每一处空间都利用起来,创造更丰富的场所功能来配合教学以及课间及课后的各种玩乐活动的生发。通过对学生和老师到校全天的行为节奏及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节奏及对场地的尺度和使用频次的不同需求。通过对到校到离校之间学生和老师的行为动线分析,形成了体育场地以外的基本功能设定。为了让场地更生动,空间与空间的连结与触碰时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我们选择了更为流动的空间生成模式。
气泡状的绿地,河流般穿梭于室内外的通道,架空层与户外的紧密连接,形成了灵动的、丰富的漫游式交通系统,行走变得格外有趣,也在不同的停留中可以偶遇不同的空间面貌。空间的广泛流动削弱了室内外的界限,也增加了空间的容量,也更大程度能让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得到释放。绿色森林的梦想
这是一个关于森林的梦想。为了孩子们的户外生活更大程度的融于自然,设计选择了绿色作为场所的基调色。建筑的色调还原了彩色的童年,景观采用深深浅浅的绿,亲近自然。“在这种灵活而有趣的空间中长大的小盆友,性格一定会非常开朗吧。”我们在为项目拍照的时候,听到一句无心的感叹。或许,这也是我们设计的意义。04
西安立德思小学
西安立德思小学是西安万科及立德思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所高端私立小学,位于西安市西北角的秦汉新城,学校旨在以STEA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为特色,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多元教学理念相融合,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根据总体规划,学校景观部分由庭院、露台、下沉广场及操场组成。我们赋予了空间不同的主题与功能,分别为入口礼仪广场、家长等候广场、下沉剧场、垂直游乐园、植物认知花园、好奇心乐园及蒙德里安空中走廊。
△varioustypesofspace景观空间多样性
△lightwindanalysisasperECOTECT
风光环境分析,基于“ECOTECT"软件
△landscapeplan景观总平面图
△entrancecourtyard入口礼仪广场
△sportsfield活动操场
NatureExperience融入自然
该项目的景观设计旨在将自然带入校园。设计不仅打造了充满绿色植被的户外环境,而且为小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然近距离体验和自然质感接触的校园景观环境。
△natureembracement自然的围合
△naturelight自然的光感
△naturespirit自然的天性
LearnandFun寓教于乐
北下沉庭院的定位是下沉剧场,剧场将楼梯、木制座椅和植物灵活组合在一切,使室外课程、上下跳跃、追逐、独立阅读,协作作业,聚会等多种活动可复合地发生在同一空间内。午餐后孩子们在剧场前的广场奔跑、相互追逐,在波浪种植池周边捉迷藏,这里成为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空间。
△verticalplayground垂直游乐场
ClassExtension
第二课堂
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校园景观作为传统室内课程的拓展有助于激发更多的教育灵感。在这个校园里有两个执行上述目的的空间:四层的蒙德里安空中走廊与二层的好奇心乐园。蒙德里安空中走廊是连接两栋独立建筑的连廊走道。红*蓝三原色奠定了空中乐园的色彩基调。经典的构图及配色创造出一种纯粹的形式,来表现建筑、景观、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当阳光穿梭过彩色树脂板时,在地面上透射出五彩斑斓的色块,随着时间变幻成一个个有趣的光影游戏。正是这些小细节,让校园显得独特有趣。一格格的不锈钢种植池被种植上了不同的植物,鸢尾、八仙花、粉黛乱子草、八宝景天、细叶芒等。不同形态的植物竞相生长,向学生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丰富的植物吸引来了蝴蝶、飞蛾以及蜜蜂,生物的循环也得到了改善。植物认知花园也同样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西安立德思小学课程采用了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系统。在景观设计中体现这个系统与学校的教育体系相呼应变得十分必要。我们建立了一个揭示空气输送原理的设备来制造玩乐互动装置。该设备上层由蹦床和活塞气泵组成,下部连接管道至装有塑料球体的垂直玻璃管内。当孩子们在蹦床上弹跳时,下面的抽气筒产生空气并将其推入管道中,垂直玻璃管中的球受到空气推动开始上下跳跃。这是一个有趣的科学体验装置,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亲身体验他们从书本上或从老师口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interactivepumpingequipment互动充气游乐装置
这可能是景观如何帮助STEAM教育的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安装了滑轨的棋子既可以提供让孩子们来回推动的娱乐方式,也可以作为座椅组成临时的小型聚集场地。整个场地鼓励孩子与景观产生对话互动,从而激活场地的热度和生命力,为孩子们提供一处科普平台。
RiskManagement
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设计不仅仅是我们习惯置入的模块,更是针对小学6-12岁的儿童特意考虑定制的。这个年纪的孩子,他们没有足够的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来判断他们周围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我们希望能在设计中尤其是细节上消除对孩子们活动和使用的不利因素和隐形伤害。
△bendedmonolithicbenchC型整石座椅
设计主要考虑了3个潜在风险因素:锋利边缘、有*种植物以及无警告的高低变化。因此,我们采用了整石的C形座椅以及圆角设计,规避直角、锐角等锋利形状带来的危险。我们仔细地研究种植植物的种类,优先在校园内使用本地无*无刺的植物。此外,警示条,标示牌,护栏等被放置在所有存在安全隐患且触目可及的地方。当然,校园里无论什么空间,一定要保证它是足够大的而不是拥挤受限的,这样才方便孩子们追逐打闹,释放他们的童真。
△movable“Go”bench可移动围棋座椅
△sufficientillumination充足的照明
孩子们的接送也关乎校园安全性,我们在校园外主入口两侧设置了家长等候区,结合风雨廊架与庭荫树国槐,提供舒适的家长接送环境,根据学生数量,预留了分班放学解散区,避免放学时段校门口出现的混乱拥挤。家长等候区的建立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以及学校高效组织学生放学,除此之外也为家长们创造了一个交流空间。
△parentswaitingarea家长接送等候区
05
重庆融创·启诚巴蜀小学
设计之初
融创·启诚巴蜀小学位于重庆渝北区,地块临近嘉陵江,地处悦来大道与金山大道之间,东侧临近轨道6号线。
学校,承载梦想,扬帆起航。小学是孩子们真正开始适应课堂教育的地方,如今的小学公共空间同质化严重,逐渐丧失本来有的童趣。
在融创·启诚巴蜀小学里,我们在遵循场地信息的条件下,尽可能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打造属于他们的理想校园,还原一个纯真童年。我们让校园拥有更多的互动性装置:生态养殖池、户外课堂、小剧场...让公共空间与人有更多的互联性。
△多元化、生动化、生态化校园
文脉
△总平面图
场地整体高差呈阶梯式变化,东北侧最高,东南侧地势最低。学校建筑布局与年级划分导致轴线正好顺应高差变化,向上而生,孩子们从校门进入,拾级而上,通往不同教学楼与活动场所。
现场条件似乎已经指引出孩子们的学习探索之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识礼,求知,不断积累。场地本身被赋予了一股向上的力量,设计主题呼之欲出。
△剖面图
“生长”——万物汲取自然能量又反馈给自然的过程。汲取是万物最本真的向上力量,反馈则是表达与创造价值,这正好契合学校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代表人类的成长过程。
对孩子们而言,“生长”象征在其成长过程中,老师更加尊重他们的想法,以自由、平等、开放的姿态营建教学成长环境。对学校而言,“生长”是汲取社会资源后,反馈给孩子们的过程,在体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沉淀自己。
我们把校园喻为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枝干串联起校园的历史脉络,枝叶则组成校园各空间的功能。老师散发微光,学生获取能量,每一点时间里的痕迹,都共同见证了校园的成长。
△九月播种四季汲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长
根据场地信息,我们把校园分为5个公共区域,来表达不同时间、地点、状态下,我们提倡孩子们的“生长状态”。
△各公共区域对应不同功能
探索生长
庭院位于第一栋教学楼前,主要为孩子们提供户外学习与玩耍探索的场所。
△与庭院相同的教室,便于孩子们探索校园
教学楼底层的低年级教室是与庭院直接相通,孩子们打开教室门便可直接进入场地,这便于老师进行创新的户外教学,同时方便孩子们第一时间走出教室探索校园。我们希望这个场地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探索学习的可能,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让他们怀揣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乐学生长
教学中庭的设计有了更多关于校园文脉的元素,植物生长的铺装、树叶形态的雕塑小品,承载着校园最核心的魅力。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逐渐理解这些元素的内在含义,并与学校一起健康快乐的生长。
△校园文脉的元素,赋予场地内涵
我们希望这个庭院成为孩子们主要的玩乐、学习场地,平坦且开阔的空间保证安全性,小朋友们在这里嬉戏玩闹,用属于他们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在嬉闹玩耍中不断“生长”
除了玩耍之外,关于户外学习的思考,我们同样延续到了这个场地。平整的地形更适合一些有互动性的户外课程,增加孩子们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架空层里,我们展出孩子们的获奖画作,通过建筑的艺术性表达,让整个展廊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艺术展廊
趣学生长
课间中庭通过了参与性装置来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在场地中我们增加的生态养殖池,孩子们能够接触小动物,与自然为邻,识别景墙的加入,能帮助他们了解认知。
△生态养殖池与识别景墙,增加互动性
律动生长
图书馆广场是图书馆与音乐教室之间的空间,我们给这个场地增添了一些艺术性的处理,让孩子们能跟随场地律动。
△色彩律动校园
色彩来自自然,且富含情绪,彩虹台阶的加入,让小孩子天生的活力与激情在场地中被激发。同时,教室的音乐自然进入场地,给场地附加艺术气息。
△具有引导性的彩虹台阶
场地的另一边,一个小小剧场坐落于此,唱歌、表演等一些能够满足孩子体验、参与的活动,可以在这个有限的小空间进行。
△小剧场空间
活力生长
体育场是孩子们释放天性的地方,篮球、足球、羽毛球...各种球类运动场,能够满足孩子们的运动需求,年轻与活力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体育课的孩子
-END-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