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乐神
坐标:北京
乐神以下面一张冰莓状态图,引来粉丝无数。
关于多肉配土的问题
一、慎用赤玉、鹿沼、蛭石之类的介质,首先赤玉、鹿沼国内某宝卖的98%都最是假的,所谓的日本赤玉也是国内普通泥土通过烘干加工返到日本贴标。这类介质特点是极易粉化,经过多次浇水后结板,不透水不透气。本人见过此类介质养殖的多肉一年多拨出来根系都不生长并老化坏死。植物都是生长根系后长躯干,根系长不好根本就不可能出状态。
二、介质不宜过杂,不同的介质其密度不一样,透水透气性必然不同,多种介质拌合在一起,很难保证均匀,导致每个方位的透水透气性能不尽相同,根系生长不健康不均匀,容易烂根,所以尽量保证颗粒的单一性。
三、为什么要用颗粒土,首先,肉肉原生地大多土壤沙化贫疾。颗粒保水不保肥,多肉植物最忌氮肥,氮肥是生成叶绿素的必要条件,大量的氮肥会导致肉肉疯长,走形,如果无法保证充足的阳光极易徒长,徒长后株形基本不可逆。其二,颗粒保水不积水,多肉的原生地如加州、南非等地一年甚至几年才碰到一个雨季,而且雨季相当短暂,像加州有时候一年才一场雨甚至几年一场雨,这种环境促使肉肉进化出了一套不同于其它常规植物的生存之道,到了雨季肉肉会会打开一切生理机能拼命吸收水份,储存在叶片中。所以肉肉肥美是阳光和水份的综合作用,与施肥无关。其三,颗粒土能快速脱水,浇完水后在通风条件好的情况下基本两到三天干透,如果普通土壤很难脱水,长期的潮湿加上通风不好极易霉根烂根(特别是室内)。而且长期积水使肉肉慢慢丧失了缺水吸水的生理机能,这也是导致为什么肉肉不肥的原因之一。
四、用什么样的颗粒,如何配土。颗粒推荐软麦饭石,为什么要用麦饭石?与麦饭石所谓的各种功效无关,用麦饭石是因为麦饭石这种矿石的构造结构非常适合养肉,软麦饭质地疏松,无棱角,不伤根。正宗麦饭石都是天然颗粒,所谓天然颗粒就是开采出来的时候就是颗粒状,无需机械加工。软麦饭颗粒结构特征是有无数的孔缝,透气透水。当浇水的时候水分子填满整个颗粒,起到保水的作用。麦饭石保水不吸肥,而且在通风条件好的情况下两三天就能干透。长期肉肉就养成了浇水的头两天拼命的吸水,因为到第三第四天就无水可吸了。浇水的过程中因为麦饭石的结构不会积水,一瓢水下去两三秒之内就会透干。而且麦饭石属于矿产资源,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肉肉的生长非常有用,缺少微量元素的植物不会健壮。再者麦饭石能过遮水中的各种重金属和水碱。
那么怎么配土呢?综上所述,颗粒不宜太杂太多,单一麦饭石足够,不要加其它颗粒。有人问单纯的麦饭石可不可以,可以,但适用于株形非常粗壮的老桩,一般建议麦饭石搭配泥炭(泥炭推荐德国大汉)为什么要用泥炭呢?大家都知道多肉不靠主根吸水,靠主根上生长的须根吸收水份,须根极其娇嫩,那么泥炭就起到护根的作用,泥炭会付着有须根上保护根系不受伤害。最后可以加入少量的稻壳炭,稻壳炭是什么东西呢?稻壳炭是天然钾肥,钾肥的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植物的根尖、芽等处含有大量的钾。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钾有密切关系,钾对植物的维管束、厚角组织和韧皮组织的加强有促进作用。因此,能提高植物抗倒伏、抗旱、抗病的能力。通俗说法就是钾壮茎秆。稻壳炭解决了多肉对钾的需求,麦饭石解决了多肉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泥炭护根,完美的介质。
怎么配:根据品种、株形大小适当灵活的调整麦饭石、泥炭、稻壳炭的比例,成苗麦饭石:泥炭:稻壳炭7(有1成是细麦饭石渣):2:1或6:3:1,小苗6:3:1或5:4:1,泥炭比例不宜太高。因为泥炭干透后不吸收水份很慢。以上是个人多年对多肉养殖的摸索与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多肉生根服盆的问题
多肉生根的环境温度:白天15-27度,湿度50%-70%
所以春、秋生根无压力,非常快。
主要针对夏天高温(大多为休眠期或半休眠期)、室内(通风对肉肉生根极其重要)、冬天低温(低于5度大多肉肉基本不生长,更不用说生根)。
本人地域北京,夏天湿热、冬天干冷。
大棚买来的肉肉,当天移盆,根系接碰空气时间较短,基本方法是潮土上盆,无需过多处理。放在阴凉散光通风处,一周以后正常浇水就行,春、秋无压力,上盆后不暴晒就行。
肉购、海淘的肉肉,因为路上时间比较长,发货前商家一般会去土凉根,在运输的过程中,须根基本死完,收到肉肉后需要发根服盆。这类肉肉,我一般的做法是:准备上盆的介质土壤,微潮,在配土过程中会用喷壶雾喷(清水、杀菌水、或生根水)麦饭石,喷湿后加入泥炭土、稻壳炭(见配土篇),然后整理肉肉根系,因为打包的过程中根系可能会收缩在一起,将其展开。准备好盆器,剪一块防虫网(纱窗)平放在盆底的排水孔上方,然后垫一些大颗粒麦饭石(防止浇水过程中泥炭过度流失)厚度取决于盆的深度(景天种植土个人放为6-8公分就行,或者比根系深4公分就行),在垫盆麦饭石上方填入上盆土,埋往肉肉根系后保证盆口品还有1公分的深度用于麦饭石铺面。
上盆完成后,放在散光、通风(通风很重要,冬天温度低,放在温暖的地方就行),本人会隔三差五的叶喷生根水加快根系生长,在此过程中,肉肉如果服盆会做出反应(如老叶消耗、叶心新叶生长),一般7-10天后比较明显。此时,就可以准备用生根水进行第一次透浇,透浇完就可以正常养护了(春、夏、秋的时候露养的不要直接拿出去暴晒,浇完第一次水后先晒早上和傍晚的阳光,10点至4点适当遮拦,大约一至两周就能适应,然后全天候日晒养护就行),在生根比较困难的季节以及极端气温条件下本人会连续2-3次浇生根水。生根水不是必须选项,但的确能加快根系生长,特别对难生根的品种和老桩非常有帮助。
关于肉肉浇水的问题
好多肉友问我,怎么浇水,应该多久浇一次,是不是要浇透。首先这个问题本身是伪命题,根本没有办法具体回答,所谓大神告诉你一周一浇,十天一浇都是屁话,不负责任的行为。
肉肉为什么要浇水?像人一样渴了才喝水,需要水的时候才浇,肉肉让她渴得不行不行的时候才浇水。
具体说就是干透了才浇,怎么知道干透了呢?这个需要勤观察,不同的经度纬度,湿度、照度、紫外线强度、以及风的方向和潮湿度、力度都不一样,甚至不同的海拨生长环境都不一样。一楼的和顶楼的不一样,室内的和阳台的不一样,阳台的和露台的不一样,露台的和天台的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而且不同的盆、不同的土壤介质、不同的品种也不一样。那么怎么去观察摸索呢?首先,以北京春秋为例,浇完水(以露天四面通风的天台为例)全天候露养(北京春秋季风明显,隔三差五3-5级风速,而且空气干燥)以10至12公分口径的粗瓷盆为例,深度10公分以内,土壤介质为麦饭石配比泥炭及稻壳炭7:2:1,株型为成品单头或群生。一般我会坚持10天左右,10天内我不会轻易浇水,除非个别品种表现出特别缺水的症状(如下面叶片加速老化)我会针对性的适当缩短浇水时间。小盆,以口径5-6公分口径为例,深度5-6公分以内,株型为成苗成单头,一般我会坚持6天左右。中途碰到一个阴雨天延长0.5天浇水。如果放在阳光棚里我会延长30%的系数,夏天有遮阳的情况下和春秋系数我没有太大区别。冬天会延长30-40%的系数(因为冬天我放阳光房里)
浇水方法,春、夏、秋都是选择傍晚,夏季太热的情况下会选择雨天和阴天浇,干透浇透。因为土壤干透后很难一次性吸足水份,所以我一般会反复浇透一至三次右左。
注:因为我的肉肉都是成年大株,偏向于控型,控制生长,所以在浇水频率上有所控制,但水和阳光是分不开的,充足的水分如果没有充足的阳光就会疯狂徒长。
关于肉肉如何选择花盆以及换盆的问题
说到盆器,个人经验景天不宜太大,一景天根系没有十二那么发达,盆太大,肉肉长根太累,植物都是先长根后长茎,根满才会出状态,景天的乐趣是控型和控色,不宜大盆。
多大的盆合适呢?比肉冠大四周大2公分足够。深度除个别老桩为了造型选择高盆以外,一般深度不宜超过10公分,其中垫底1公分,生长土5-7公分,铺面1公分,盆口预留0.5-1公分好浇水。
盆小的好处有很多,一肉肉长满根没有那么累,快速满根快速生长肉冠,快速出型上色。二浇水可控,大盆浇水浇一次土壤潮湿很长时间,这样对肉肉生长没有什么好处,老有水喝时间长了就有了惰性,很难长肥。而且在通风条件不好,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盆土长期潮湿还容易发霉生菌。三对于好多肉友来说,阳台的每一寸面积是宝贵的,都用大盆不但浪费空间,而且对肉肉也没有什么帮助。肉肉不需要豪宅。
勤换盆,本人有的肉肉一年换两次盆,盆的尺寸控制好,生长非常快,很快爆盆,春秋两季有的品种可以换两次。肉肉根系长满后,好多根系会老化霉变,换盆的时候清理清理,可以刺激肉肉再次飞速生长,所以别怕折腾,好肉就是折腾出来的。
小盆浇水干得快,肉肉要干透浇透,就是渴得不行再给水,她就会拼命喝水,大盆水肉(肉冠没有那么大,根系又没有那么发达)浇一次土里的水份能潮湿十多天,时间长了就改变了肉肉的这种生长特性,没有了危机感,不拼命生长了。拿一周一浇的盆讲,首先合理的土壤介质,头三天有水喝,后四天是干的,第了第八天给水的时候,适宜的阳光,肉肉就会拼命的吸水,因为她知道到了第四天就没有水喝了。这样不但肉肉长得很肥,而且各种抵抗里会很强,大盆老积着水,容易生病。
注:本文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肉肉。
投稿请直接发邮件到admin
irourou.me,您还可以选择加入我们的QQ群:爱肉肉①,注明爱肉肉投稿!更多交流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