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八宝景天 > 八宝景天功效 > 正文 > 正文

道教常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3 21:55:47
中秋白癜风预防 http://m.39.net/pf/a_6442484.html

★道教是重男轻女的宗教吗?

不是的。道教处处都在包容女性。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守其雌”,“贵食母”等思想。坤道神仙有西王母、九天玄女、慈航元君、天后娘娘、上清派宗师华存魏夫人、全真清净派孙不二元君、又如晋朝葛洪祖师之妻鲍姑、唐代女真人谢自然、鱼玄机、宋朝曹文逸真人,自古以来女性真人、祖师辈出,真是数不胜数。当代更有武汉长春观全真派吴诚真大师,升座为道教历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堪称女中豪杰,仙宗栋梁!

《易经》中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符合阴阳运转的规律,缺一不可,所以女性修持道教,一样不比男性差。望广大坤道道友、善信感恩荷圣,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应当精修妙行,努力用功,他日必当冲举霄汉,证果成真!

★服食丹药真的会使人死亡吗?

历史上曾经烧炼外丹的古代仙真,他们都很长寿,如葛洪81岁、许旌阳岁等,陈撄宁尚有90岁高龄,均可证明。古人留下的许多外丹著作,记录了他们烧炼外丹的过程,因为道教自古以来师徒相传的隐秘性,书中许多外丹术语的真实含义今人难以破译。须知服用外丹,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内丹修炼功夫,才能消化得了,否则欲利反弊。吕祖曾言:“不道未曾经水火,无常一旦临君身。”就已警示那些仅凭服用外丹希图长生的人们,未经水火的锻炼是有生命危险的。过去的封建帝王服用外丹妄求长生,其目的是为了企望永久性地骄奢淫逸,他们的身体早已被酒色掏空,根本失去修炼的资格,再去服用外丹,只会伤身促寿。

现在传统中医所用的丹药,即与外丹直接相关。历史上精于医术的著名高道,他们亦多擅长炼制外丹,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张景岳、付青主等著名道教修士。有的外丹,现代中医还在继续使用。

★道教讲轮回吗?

道教讲“五道轮转”。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名也(饿*道),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之名(地狱道)。唐宋以后也有将魔灵道纳入五道而形成六道轮回的说法。事实上,轮回是由人的习气所感召,善德习气必感天道,嗔恨争斗习气必感魔道,正直不曲之习气感人道,愚痴懒惰之习气感畜生道,贪婪无厌之习气感饿*道,恶心恶念之习气感地狱道,而人道之中,习气千千万万,何止六种?故而所谓五道、六道,不过是一个笼统说法,世间万物千千万万,只凭自身习气,受阴阳二气推动,相互转化。道教万物转化之说,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道教仙真教人修炼纯阳,秽质炼化,只留一团阳气,阳气清轻上浮而属天,自然上升为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脱离阴阳二气的束缚,而不受业报轮转之苦。

★承负是什么意思?和因果有什么区别吗?

道教讲“承负”,类似于“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道教虽然也同意因果的理论,但是因果论必须建立在道教承负论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单纯因果论,无法解释“第一因”从何而来(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太平经》中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名为承;同样,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道教承负论认为一人作恶,则自身及其子孙皆受天地神明报应;因果论则认为自作自受,不存在施报应者。(比如一个人犯罪入狱,则犯罪者及被害人的家人同时受到失去亲人和经济支柱的果报,这种连带的报应是因果论无法解释的。)另外,承负针对于大自然中的一切有情和无情众生,(如滥伐树木则会引起沙尘暴)因果论只针对于六道中的有情众生。

相较道、佛二教的理论来说,佛教认为因果不可转,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纵然成了佛,也逃不脱因果的束缚(如释迦佛遭灭族之厄而头痛三天的果报)。但道教则着重于对因果的扭转。如道教各种的方术、法术,乃至于风水、堪舆的布局,无一不是将因果扭转。将凶恶转化为吉祥,将灾祸转化为福瑞。使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满、幸福,这是道教所追求的。

★道教相信风水命相吗?

人生活在阴阳二气所构成的世界中,人本身也是由阴阳二气凝结而成的,由于周天列宿行度、地理方位的影响,从而受到命运、风水的桎梏。《西升经》中虽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是前提是必须能够了解、掌握命运,并且有一定的方法改变命运,否则这句话便成为空谈。

为了济世利生,帮助众生改变命运、脱离苦难,道教的祖师将风水、命相等术数和方法类的学问流传于世,自古都是道士或修道者的必修之术,道教的许多高道,如姜太公、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陈抟、杨救贫等等都是术数的名门大家。

道教对于命运有着与众不同的态度,道教既不迷信命中注定的宿命论,也不盲目与天相搏,而是讲究运用一定的方法去改变。缘由天定,份在人为。一方面随顺命运安排,一方面更加努力积功累德,运用大道智慧,命运自然改变。有一首古诗说得好: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道教提倡放生吗?

道教有放生的一套科仪,但是并不提倡大肆放生。

首先,道教讲究“随缘放生”。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这种放生又等于救生。其次,道教讲究“择物放生”。有些动物本身业障深重,沉沦恶道是自己感召的,强救不得。比如专业养殖的动物本身就是供人食用或玩赏的,就算放生了它们也无法存活。与其放几笼草鱼,不如放几条中华鲟更有意义。再次,道教讲究“随时放生”。有很多善信赶在初一、十五等一些固定的日子,大肆买放生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贩钻了空子,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这些天里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所以,道教不提倡大肆放生。

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相较放生来说,道教提倡的善举是植树。植树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善举,有益而无害,所以,举凡求福、消灾、解厄、延生、求官求财,都可以种植树木,福不唐捐。

★道教如何看待堕胎?

据《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记载,女子怀孕,不知保胎,或主动堕胎,或不慎流产,打落亲生骨肉,使孩儿未出世便夭折,变化为冤*(即所谓的婴灵),缠绕父母,伺机报复,或令其短命,或令其身生恶疾,家庭不顺,事业不遂等等,堕胎女子又因经血污秽,触犯天地日月三光,死后要堕入血湖地狱,受极大苦。总之,堕胎是一种杀人损己的行为,应当尽量避免,或做好防护措施。

欲超拔婴灵,忏悔堕胎罪业者,可持诵《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太上灵宝洞玄救苦妙经》等经文,平时可以持诵“太一救苦天尊”宝号。若自己没有能力诵持经诰,则可以迎请有德行的高功法师,为做破血湖、解冤结、超度道场,自能将冤*超度,身心平安。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急急如律令,是汉朝官府的公文格式,意思是让下属急速按照法律上的命令去照办。汉朝张道陵天师曾官拜巴郡江州令,将官府公文移至道教靖治,用以召神劾*。所以在道教经文、道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咒语后缀有“急急如律令”、“一如律令”等语句,其意义是号令*神疾速承办某事。因为道教的咒文代表了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必须是受过法箓、道戒、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能够如此向*神发号施令,如若不然,则等于平民百姓假传圣旨,不但*神不听令,而且会招致天谴冥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记载:“行法官非斩*,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急急如律令”,还要减寿六年,何况一般信士呢?所以一般的信众在诵经时遇到“急急如律令”,直接越过不读就可以了。如果口误念出,随即忏悔即可免除殃咎。

★什么是六斋十直?

六斋十直是道教的斋期,即是修道之士清静身心、洗心涤虑、忏悔罪愆、奉侍高真的日子。斋不等于吃素食,斋法和戒律息息相关。所谓“斋戒沐浴,以事上帝。”道教对于斋期的记载,详见于《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洞玄灵宝福日妙经》等经籍。

六斋,是指年六斋。即每年农历的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道教崇尚真阳长生之气,奇数为阳,所以每年的奇数月为道教斋月。

十直,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以月底三日为期)。据《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记载,此十日均有尊神下降人间,检阅善恶。在唐朝时,十直日已经被定为法定日,《唐律》规定:十直日必须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等杀伐生灵之事。

★斋日都有那些?

甲子日: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

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

本命日(按自己出生那天的干支来算):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

八节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

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

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时。

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为先亡设供修斋,是真正的孝子,得福无量。每逢上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显两利,获福无量。

《经》云:若有奉道之民,世間男女,或遇三元八節、五臘直日、三伏齋日、生辰忌日,發無上道意,遇諸產難及一切厄難,說諸因緣,普得超度。燒香朝禮,諸大天尊真人、天師名位者,*生天堂,逍遙自在。

★持斋有功德吗?

是的,因为在每个月固定的日期内,都有不同的神明前来检斋,在神真降临的日子,应当努力修善,前来检斋的神明将会在善簿上记下功德,若斋期为恶不修善,神明将在恶簿书名。所以道教将持守斋戒作为一种修道的功德,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每月初一名为“月朔日”,每月十五日名为“月望日”,此二日乃是诸天仙真集会之日。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土地福德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真降日。是日北斗真君下降巡查。

每月初六日,并每月旬中三个辛日,为雷斋日,是日雷声普化天尊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七日,并庚申、甲子日(如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下均仿此),为真武斋,是日真武玄天上帝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九日,是日太一救苦天尊下降人间,救拔苦难。

每月逢九日,为纯阳斋日。是日吕纯阳祖师下降人间,度人济物。

每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为三元降日,是日三官大帝下降巡查。

每月的最后一天名为“月晦日”,此日各家司命灶君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什么是功德?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什么是回向?

回向者,回小向大,把自己积累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三界上圣高真,将自己的功德与上界高真的威德合而为一,方能利益众生。

回向功德,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把功德回向给某某,就可以利益他,更何况某些信众动辄就把自己读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受苦众生。这样的回向,迟早要把自己和家人搞垮,所以很多信众诵经修福,越修越苦难,这就是由于回向功德“透支”的原因。

利益他人,道教讲究祝祷。功德回向给仙真、官将,然后祝祷仙真、官将,大显威灵去保佑、帮助他人,而并非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就可以利益他人。

★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道教所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宫,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沿用之,用以供奉诸天上帝、祖师等尊神。庙,最早是天子、士大夫祭祀祖先的祠堂,称为“宗庙”。观,则是老君在函谷关古楼观台为关令尹喜说经,为后世道教承袭。而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所以后世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称为寺。作为一名正信道教弟子应当明辨之。

★进入宫观朝真应当注意什么?

善男信女到宫观烧香朝真,一定要谨慎从事,要念念存诚,出言吐语纯洁静雅,不可戏耍玩闹,言行不可有轻祖之意。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大殿,从左右两侧进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进殿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于殿堂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于大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拱手站直,以示恭敬。

在大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痰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道众。若有人正在叩拜祖师时,不要站在叩拜者的前边。进入殿堂朝真拜神,戴帽者应取下帽子,拄拐杖者,在朝拜时,应放下手中的拐杖。所带的提包不要放在神桌上面。殿堂任何物品不要随意乱摸乱动,更不要一时好奇,敲打钟、鼓、磬、鱼等法器。各种法器不仅各有打法,且法器为奏敬圣奉神之仙音,不可随意敲击,否则神责而召灾难,进入宫观参拜道祖,为的是修真进道,消灾祈祥,但愿善信得福,千万不要因小失而获罪咎。

★参加斋会应当注意什么?

善信若需修斋设醮,投命上真,祈求赐福赦罪,保命延生,或超度亡人者。需要具投词,到宫观跟道长说明原因,和自己的愿望。道长同意之后,则择日开坛修斋。

修斋之日,善信须沐浴斋戒,换洁净衣服。准备好法信、贡品(香花灯水果,茶水宝珠衣)之类。敬献给殿主,由殿主安排供奉。道场法事期间,斋主善信需要随堂拈香跪拜。法师跪,斋主也跪。法师站起来,斋主也站起来。不得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念念存诚,向神明祈祷,说明自己的意愿。

礼斗斋,念“消灾延寿天尊”;度亡斋,念“消灾延寿天尊”;祈求学业、财运、功名者,念“文昌梓潼帝君”;拜忏谢罪者,念“三元赦罪天尊”;如拜《玉皇忏》,念“玉皇赦罪天尊”;其他类推。

若斋主,因故不能亲临坛所者。及建斋之日,也应该沐浴斋戒,焚香祷告。一念存诚,自然感通。斋会圆满之时,也可以随缘供养各位法师道长。感念大道洪恩,仗三宝力,得遂所愿。祈求正法久住,道门兴隆。

★出家道士为什么蓄发留须、不改俗姓?

中华民族炎*子孙,从上古*帝乃至明朝末年,几千年来,都是蓄发留须的。明末清*入关之后才强制汉人剃发。《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胡须鬓发父母所生,不得轻易毁损。蓄发留须,是表示尽孝道。道士继承了华夏民族的特性,因此,全真派出家道士蓄须发。

道士修行学道,以成仙证道为目标。而仙道先从人道起,人道又以父母之道为先。成仙多为孝子,不孝不足以成仙。而姓为血脉相承的符号,也是存有孝心的标志。因此,道士出家都不改俗姓。

★出家道士为什么戴冠巾、穿汉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古者衣冠,*帝之时衣冠也,故有*冠之称。”当今世界上的亚洲国家,只有日本和新罗(朝鲜和韩国)还保持着少年的成人礼。男子二十岁,家长要为其举行“加冠”仪式,这是源于我国古代的礼制--“冠礼”。经过二百多年满清王朝的统治,我们华夏汉民族,却已经失去了这一珍贵的文化传统。

《道书援神契》中说:老子与孔子同时,其进退不同,衣服礼法则未尝有改变。后世孔子之徒的服饰随国家的习俗改变,老子之徒的服饰则不与世俗改变,所以今天道士的服饰类似于上古之儒服,象征老子之道恒常不变。

在满清统治时期,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策,强制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后来因众怒难犯,满清皇帝终于勉强作出让步,改为“出家留在家不留”,于是众多爱国志士,纷纷涌入道门,蓄发出家,冠服不改,就是为了保护这份民族气节!

三百多年来,只有在道教的全真派,还继续保持着这种古老的“冠礼”,保持着那一身汉家的服饰。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道教,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道教的称谓是什么?

一般人见到道士(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仙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李仙长等。道教全真派称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年老道人为“某老爷”、“某爷”,自称为“晚辈”、“后学”,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或称“老修行”,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自称为“不才”,对俗家信士自称为“贫道”。

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在家信仰道教的群众,称为“居士”或“信士”。

★道教的问候语是什么?

道教的问候语为“无量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光用于平辈之间问候语,代表着光明吉祥的涵义。无量福用于对于晚辈的祝福,祈求天尊赐福给予晚辈的涵义。无量寿对于长辈的问候和请安,祈求延寿星君给予长辈赐福延寿。(亦可统称“三无量”)

教内全真派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一面亲切地道声:“您老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您老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是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道教没有“无量天尊”、“无上天尊”的说法,“无量天尊”一语源于民间说书艺人,只是半个圣号,应称全称“福生无量天尊”,而“无上天尊”是民间道派讹传的太一圣号,应称“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正信的道教弟子应当明了。

★与道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道教有“三不问”的说法。即:一不问道人寿数,修道者追求长生不死,故忌问寿。二不问道人的师父、师爷名讳,这是道人的忌讳,不要轻易询问。三不问修行高低,修行的高低境界只有自己知道,说了别人也不会了解,故不问。

另外,同道人打招呼,不能用“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拱手就是两手抱拳;不要直呼道人名讳,应尊称“某道长”、“某师父”;不要和修道人拉家常、谈俗事,道教修持贵在清静,不要扰乱人的道心;不要问修道人以何为生,不论全真正一,道人自有道人活计,不用操心;不要问道人的家庭、亲人、婚姻、儿女,这些更不是要关心的问题;不要问道人的经济来源和收入,这在一般人交往中也是忌讳询问的。

★什么叫“戊不朝真”?

道教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能焚香、诵经、朝真,不动法器,也不供斋设醮。停止一切宗教活动,谓之“避戊”。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宫观大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此日名曰:“*哭日”。在民间,戊日不能动土,不能以粪便不净之物污秽地面,以免冲犯土煞。

《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记载,西王母曾告诉汉武帝说:“天下的水灾、旱灾,以及一切病害虫蝗之灾,五谷不收,百姓遭饥荒之灾,都是由于世人犯了戊日所致。”武帝问道:“戊日可有方法禳解消除吗?”王母回答说:“戊日最重,无法禳解,只有避开。春季犯戊,使人短命、儿女夭折;夏季犯戊,使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降临;秋季犯戊,使人身惹瘟疫;冬季犯戊,使人惹官司口舌之灾,财物耗散。世人若能敬畏天地,避忌四季六戊之日,自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万事随心。”

《太上女青天律》云:“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醮,关申天曹者,丧体灭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宥之门。若人非接法箓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并无解释之法,可不慎之。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若三元五腊、四时八节或仙真祖师圣诞逢戊,则提前一天举行庆贺、祝寿等科仪,一般斋醮道场若超过三天以上,遇到戊日也必须停止活动,因戊日禁忌道家最重,无法禳解之故。

★为什么“道不朝亡”?

道不朝亡,也是道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禁忌。古时祖师规定:道士除了国君、师父、至亲眷属命终去世时可以前往探望、吊丧,其余人等都不许吊丧。究其缘由有二:一是道教重生轻死、悦生恶死;二是免遭尸煞阴秽之气侵袭,损坏自身真气。

由于现代礼节上的要求,道门弟子除父母、师父逝世时叩拜外,对其他亡者一概不下跪朝拜,也尽量避免见到死尸。南方的道教善信们参加丧礼之后回到家都有一个“跨火盆”的仪式,或者拿几张金纸烧着在全身上下绕几圈以去秽气,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上清灵宝大法》中规定:除了不参加丧礼以外,道教弟子亦应避免去火葬场、陵园、墓地、屠宰场、刑场、太平间、产房等尸煞阴秽之气集中的地方,避免疾病和邪秽之气的侵袭。

★怎样礼叩神明?

一般道教信士或弟子的礼叩姿势为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是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二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样。

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做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如此三礼三叩毕.是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

★怎样奉神上香?

据《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烧香之理在乎五行之性,凡朝真焚香者,诚心藉由火气而上升。”修斋行道者,祭祀时必以烧香为务,不用献祭牛羊,就能所求如愿。所谓“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

上香则选择三支(或一支)长短相同的香,点燃起火时可以用手扇灭,不可用口吹灭,因口气不清净故。拈香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因为道教以左手为净手,而右手操持百事,容易沾染污秽。左手包右手,象征以善包恶。另外,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举香宜双手平举至胸口,是谓“心香”,香头至眉间高,即“玄关”之位,谓之“叩天关”。此时闭目默声祷告,所祝之愿随香烟直上九重,谓之“通天”,插於香炉内,谓之“达地”。先中间、再左(我们右手边)、后右(我们左手边),香与香间隔不过一寸(约3厘米),俗称“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整个上香的过程是指所由心香之愿,直叩天关,迳上九重,通天达地,以香传信也。而民间以香烧的越大、越粗、越多,神明就越欢喜,赐福越多,乃至于所谓“抢头柱香”,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烧香偈有云:常焚心香,得大清静。烧香之意是为了使自己的身心常清常静,而不是为求一己之私欲来谄媚神明,这不是正信的道教弟子所为。

★怎样供养神明?

供养香花灯水果,为五供。以下略述供养之功德。

香,有清净的含义。常为神明供香,后能得道业清净,身心安稳的福报。

花,有庄严的含义。常为神明献花,后能得相貌美丽,身体健康的福报。

灯,有光明的含义。常为神明供灯,现世运途顺利,消灾免难,更能拔济先祖脱离幽冥。

水,有智慧的含义。常为神明供水,能得大智慧、大聪明。

果,有果报的含义。常为神明供果,必得善果,不遭冤孽缠绕。

具体供养方法是:把摆好的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在供桌上。如上所述的方法,精勤侍奉神明,必能感应如响,福报日增。若没有条件者,可以多诵经文。诸供养中,法供最胜。上供是为了修恭敬心,供养心。实在贫寒者,一杯水亦可作供养。神明鉴察,诚心为本,必能获大福佑,得大功德。

★供品有什么禁忌吗?

供神所用之灯,要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

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有异味的花,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神。供花不可以供月季之类有刺的花,易遭不顺及灾难。

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

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且“宁供树上吊的,不供地上种的”。常见的是供奉“四干四水”即四种干果(如枣子、桂圆、松子、核桃等)、四种水果(如苹果、金桔、西瓜等)一般以一、三、五个为一盘(枣、桂圆等则不限,成串的水果如香蕉、葡萄不限)。忌供双盘,一般为单数,最大为九盘。供果忌供李子(道祖姓李)、石榴和番茄(这两种水果的种子是由人或动物吃过之后随粪便排泄出来的,不清净,所以不用其供养神明)、以及如榴莲、甘蔗之类的带有怪异气味或带有污泥的水果;梨是专为供给荒郊野外的孤*野*所用,不可以拿来供奉神明;供圆形水果如西瓜、香瓜等不可以切开,(切开不完满之意);吃过的水果、祭拜过亡人**的水果,不可以拿来供养神明。供果取当令(本季节出产的)的水果为佳。

另外,道经、戒律中规定不可拿荤腥肉类供养神明,神明清静,不喜荤腥,只有一些低级*神和邪魔妖魅才喜好血食。但现今有些道教正一派和一些民间道派仍沿用上古制度的三牲酒礼,虽然没有错,但并非道教教义所确定和认可,应该予以改进。

★供奉神像有什么要求?

首先,要选择与自己有缘的神明,供奉与自己有缘的神明,一定会灵验。家庭供奉大道高真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供奉一尊主神就可以代表一切神明,供的多又杂乱,反而不灵。(见到哪一尊神像自己心里觉得特别高兴和欢喜,就是与哪位神明有缘)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太上老君、吕祖师、玄天上帝、文昌帝君、慈航元君等尊神,任择其一即可。

其次,供奉神明一定要开光,不开光的神像,只是摆设和工艺品而已,供奉日久,还容易招来邪物附着,给家人带来灾害。如果附近没有高功法师,暂时不能开光安奉的话。就应该将经书与神像一起供奉,经文所在,神祇拱卫。

神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和法坛、神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可太大或太小。神像安座之后,也可以在神像右手边立祖先牌位,春秋共祀,以示不敢忘本。

★为什么要开光?

神像是木头雕成、土石塑成,没有神灵依附,只是一个空壳而已。神灵本是一团虚灵之气,把这团虚灵之气注入到神像里边,还要借助一些灵物给神像“装脏”、“封口”、“点眼”、“安神”、“落座”,使神像放出祥瑞的光明,叫做开光。在道教,开光是一件很严谨很复杂的事情,并非像某些江湖术士拿支毛笔沾上朱砂就在神像脸上乱点一通,必须要正统的高功法师才可以为神像开光点眼。

开光之后的神像供奉在家中,家庭会越来越吉祥,家人身体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顺利,所有的霉运一扫而空,这就证明神像是开过光的。反之,则没有开光。或者好了一段时间突然出现异常,这就要考虑是不是因为哪里不小心亵渎了神明而导致退神。这两种情况都必须重新开光。

★神像如何安位?

安奉神位,有条件的话应当单独用一间静室作为神堂,闲杂人等、小孩、猫狗等不能随便进入;也不应用作会客、谈笑、宴饮之所,而只是以供奉神明、礼诵经文、焚修玄功之用,不作其他用途。

若条件不允许,则应选择供奉在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清静干燥之处,高度在1.5米左右,不可低于腰部。神像背后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坐向宜坐东朝西、坐北朝南,民间风水师所定的方位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必拘泥、迷信,只要不把神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就好。若一时找不到高功法师为神像开光,那就只有每天(戊日除外)不间断的面对神像,焚香诵经。经文所在,即有神明,遍数多少不限,但每天最少一遍。可以选择《三官经》、《南北斗经》、《玉枢经》、《清静经》、《救苦经》等经文持诵。

如果没有时间诵经,也可以将经书与神像一起供奉,经宝所在,神明护卫,邪魅不敢侵扰。烧香礼拜,自然获福。

★什么是步罡踏斗?

步罡踏斗,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作,所以又称禹步。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记载:大禹治水来到南海之滨,见到一只能作禁咒的神鸟,若有小动物躲在大石头下边,神鸟就一边施禁一边走着奇怪的步子,于是石头自然翻动,石下的小动物就被神鸟捕食。大禹看到之后,仔细地研究这种步法,发现这步法完全是按照天上罡斗的轨迹来走的,借助罡斗的神力去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事情。于是这步罡踏斗之法就由大禹流传了下来,成为道教独特的一种召神劾*、降妖伏魔、通真达灵的法术。一般在道教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身披法衣,足登云鞋,注想金容,口念密咒,脚下踏着罡步,藉以飞神谒帝,上章拜表,为信众祈求福佑,消除灾厄。

★什么是三*七魄?

据《云笈七签卷五十四*神部》记载,人身中有三*,第一*为胎光,是上天清轻之气所化,常令人身心清静,能得长生;第二*为爽灵是世间五行(水火木金土)之气所化,常令人深思熟虑,耗人精神,生诸灾害;第三*为幽精,是地下阴浊之气所化,常令人好色嗜欲,嗜睡昏沉。

另外人身中还有七魄。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七魄是人身中之浊*,常令人生病。三*七魄中,除了胎光是长生之宝,其他二*七魄都是损命之源,所以学道之士必须要拘*制魄,按照特定时间和方法,将自身*魄炼化,自然能够神气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萦,长生可学。

★什么是斋醮?

道教举行斋醮,称为“建醮”、“修醮”,或“打醮”。一般叫做“做道场”或“做法事”。“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醮有摄召亡*,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什么是淫祀?

淫祀有三种定义。第一、不合时宜的祭祀。如士民非五腊日祭祀祖先,即为淫祀。除了在二月祀奉社神,八月祀奉灶神,其他时日行祭礼的,都是淫祀。第二、身份越级的祭祀。《史记封禅书》云:“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如果诸侯越级祭祀名山大川,即为淫祀。又如,道教金箓斋,为帝王所修,保镇国祚。玉箓斋为王侯大臣所修,保其禄位。*箓斋为一般士民所修,消灾延寿。如果一般市民越级修奉金箓、玉箓大斋,即为淫祀。第三、不在国家祀典神明的祭祀。如祭祀民间白莲教的一些邪神,山精树怪之类的精灵,都属于淫祀。

淫祀是邪*所聚之处,众神不喜,所以道教提倡正信,反对淫祀。《盟威清约》:“千精万灵,一切废弃。临奉老君三师,谓之正教。”修道之人,应当礼奉老君三师之教。若不在此例者,皆为外道邪灵,祭祀之者,即为淫祀。淫祀无福,邪魔来攻,破人道行,不可不慎。

★什么是符箓?

符,是天真传授于下土的文字,有道者得而修之,上可修真得道,下可济世救人,保护生民,降妖伏魔,无灾不灭,无愿不满。箓,是太上传授与祖天师的法位,又称为“法箓”。法箓是正一派道士修行阶位的凭证。箓中记载了各种历代祖师、仙官将吏的名讳,以及所修持的法门、戒律、分配给持箓者的兵马等等,只有依之修持,才有能力号令众神,调兵遣将,广为利益众生。所以,受过箓的道士又称为“法官”,阳间的刑罚由官府的法官执掌,而看不见的*神世界的刑罚则由受过箓的道士--“法官”来掌管。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开坛法语》有云:“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却灾祸。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诚哉斯言!

符、箓必须经师传授,才有资格修持,否则越位而修,即为盗法之罪,必受天律冥罚,不可不慎!

什么是礼斗?

礼斗,俗称拜斗。是向上界斗真设醮供养,以求延生赐福,消灾解厄。一般是以礼拜北斗七元星君为主。昔太上老君悯念众生多有灾厄苦恼,于汉朝永寿元年正月十五日,下降鹤鸣山传授张天师礼斗解厄延生之法。法以本命之日,或每月初三、二十七日北斗真君下降之日,设立斗坛。斗由七种法物组成:斗,代表宇宙、诸天、天圆地方,故斗作圆形。米,代表星辰、宇宙之内布满星辰。故将米置入斗中,米斗之上放置镜、剑、剪、秤、尺五种法器,以符五方五灵、五行之数。五种法物之中放置油灯,点燃后务使长明不减,含生生不息、焕采元辰之意。点燃七盏斗灯以像斗真,修斋设醮,酌水献花,祈祷众真,念诵北斗七元真君名号以及北斗真经,礼拜斗真,则可以消灾解厄,延生获福。

★什么是辟谷?

辟谷,是道教中的一个修持法门。《大戴礼》云:“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太上*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需要辟谷。

辟谷者,可以数月甚至数年不饮不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间断性的不进食,确实对人的身体有一定保健作用,所以辟谷自古为道教修持者的必修养生之术。而修炼辟谷须有专人看护指导,若不易达到,则可以断食、节食代替足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baojingtiana.com/bbjtgx/8145.html
冀ICP备2023016857号-3

Copyright © 2012-2020 八宝景天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